?文章來源:智谷趨勢
關鍵時刻,一場重磅的座談會,曝光了不少隱秘信號。
5月18日,高層在云南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進一步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其中10個省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十位。
在經濟波詭云譎的非常時刻,還得要十大經濟強省出來多做貢獻啊。
這場重磅座談會上,有一段話非常值得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畢;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p>
這段話,耐人尋味。
“上半年基本實施完畢”,意味著該做的都幾乎全部釋放出來了,沒有藏著掖著的了。
所以,才會要求各地“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這是在鼓勵地方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向前探索,拿出一大批穩經濟的新舉措。
這不禁令我想起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來”。
特殊時期里總是能孕育倒逼出深層次改革。前景越是混沌,解綁手腳嘗試突破的空間也就越大。
這不,地方上已經開始迫不及待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穩經濟浪潮拉開了帷幕。
高產就是硬道理,德5油700:01
座談會的主題工作中有三個字意味深長——
“保就業”。
如果我沒記錯,這已經是高層在一個月內第五次談到就業問題了:
5月11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5月5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以保市場主體穩就業;
4月27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
4月20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穩就業與穩物價同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主要支撐。
你看,幾乎每一周都在部署這個工作,保就業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確實,今年的形勢變化接連超出預期。
正如18日的座談會提到的:
“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3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明顯轉弱,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p>
4月份的許多數據,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首先是具有前瞻意義的金融數據。
4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僅有9102億元,同比少增9468億元,環比3月的4.65億元也減少了八成。
金融從業人士@大衛翁注意到,社融中最核心的一個分項,也就是新增人民幣貸款,之前的一致預期是最低也有1.49萬億,而最終的結果,是6454億。
本來按照歷史規律,3月天量社融之后,次月就是跌的,但4月份如此意外的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還是顯示出人們變得更為保守了,甚至有些需求會在疫情之后直接消失。
最新的房地產數據也顯示出相同的趨勢。
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份新增個人住房貸款罕見下跌605億元,這是2007年有數據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全國樓市在短暫企穩后再現下跌勢頭。4月,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環比增加,整體新房房價自2015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不僅如此,4月份的社會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
除了糧油、食品、飲料、中西藥、石油及制品這些大多數跟安身立命相關的消費類型在增長之外,煙酒,服裝,化妝品,金銀珠寶,汽車,家具,通訊器材都在跌。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中國周度智能手機銷量追蹤報告顯示,與 2021 年同期相比,自 2022 年的第六周以來至今,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已連續下降 10 周。
連頭部品牌,銷售額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投資和消費都出現轉弱跡象,因此當史上最多的1076萬高校畢業生走向職場才猛然發覺,當前是非常尷尬的局面。
復雜的形勢下,無論是全球頂尖學府的驕子,還是在海外泡了幾年的歸國青年,都涌向了小縣城。
浙江麗水遂昌縣,GDP153億元;江蘇鹽城濱??hGDP 565億元,跟北上廣深比起來真的就是小地方。
如今知名學府的畢業生紛紛扎根基層的基層。
這些人里面,不少還是理工農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很多人期待他們去到國家頂尖的一線科研場所,攻堅“卡脖子”技術。但這些人才,卻毅然選擇在小縣城里奮斗。
多少人,因為一場疫情,人生的軌跡就此被扭轉。
02
為了保住就業、改變預期、刺激需求、穩定增長,各地各部門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第一,松綁樓市,從二三四線城市向一線城市包圍,相關政策會進一步發力。
上周末,央行意外下調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20個基點,開啟“4.4%”時代。
有機構統計,包括廣州、深圳、天津、濟南、青島、鄭州、蘇州、昆明、重慶、沈陽、日照、濮陽、常熟、膠州、南通、宜賓、無錫、常州、阜陽和西昌20個城市均出現了4.4%的房貸利率。
接下來的樓市,肯定還有更多的“驚喜”。
這不,今天(19日)就有城市做出了突破性的探索,同時下調首付比例和首套房利率,堪稱又一張王炸。
根據界面新聞報道,石家莊首套房首付比例從三成降至二成??!同時把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降至4.4%,打起了組合拳。
多久沒見到的二成??!
同樣在今天,江蘇常州一大早就扔出了重磅消息,大幅調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由60%降為30%!
通知要求,自2022年5月19日起,對常州市區范圍內,已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時,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不低于30%。
30%??!跟首套房首付比例一樣了。
這不是發生在人口流失的東北,也不是偏于一隅的西南山區,而是連南京都不放在眼里的蘇南??!
常州2021年的GDP達到了8807.6億元,同期增量超過1000億元,名義增速13%,妥妥的下一個“萬億俱樂部”成員。
連發達的長三角,動起樓市來都這么猛。
當我還在感嘆常州的力度之大,卻刷到了另一則消息,杭州突然宣布一系列樓市新政,符合條件的三孩家庭能多買一套房!
5月17日,杭州市衛健委專門對新政中的“符合條件的三孩家庭”進行了權威解答:
《通知》中的“符合條件的三孩家庭”是指同一對夫妻(至少一方為杭州戶籍)2021年5月31日(含)后生育三孩的家庭。即申請人雙方應具有合法的夫妻關系,已共同生育或合法收養三個子女(現有子女數),其中第三個子女的出生或收養日期應在2021年5月31日(含)以后。
我看了三遍這段話,確認自己沒看錯,杭州人收養三胎,就能多買一套房??!
杭州這個大動作,還有兩個意味深長的延展。
首先,把生育跟住房綁定在一起的城市越來越多了。
江蘇南京,多生娃可以拿到新房票;
浙江舟山,多生娃可以多申請公積金貸款;
江西景德鎮,多生娃可以直接拿到購房補貼,二胎獎勵200元/平米,三胎獎勵300元/平米;
江蘇蘇州,多生娃可以在出售新房時不受轉讓年限制約……
同樣多生一個孩子,在不同的地方還能享受五花八門的優惠和補貼,地方真是智慧無窮啊。
“多生孩子多套房”,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
至少,這類新政適應了近年來鼓勵生育的政策導向,又符合了今年房地產“因城施策”的要求,強強聯合,或許會釋放一部分換房需求。
不僅是購房層面,政策大方向可能突破到租房層面,即租賃住房與生育政策結合到一起。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日子全網刷屏的長沙。
長沙規定說,只要業主與試點企業簽訂協議,把存量房拿出來用作租賃住房超過十年,將不納入家庭套數計算,即不再受限購政策限制。
結果是僅5天時間就有近1200套存量房出來響應,申請供作租賃住房,可謂是掀翻了整個房產市場。
總而言之,非常時期,我們要開始習慣非常舉措的出現了。
我相信,接下來各地一定會接二連三的曝出重磅新聞,形成此起彼伏的浪潮。
03
第二,各類政策都會優先刺激內需,恢復消費動力。
比如今天,浙江把0到6歲嬰幼兒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到較普通城鄉居民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的水平。同時還要把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等治療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技術費用,納入醫保范圍。
這相當于,國家花錢鼓勵你多生孩子,同時又減輕生育成本,有利于家庭把省下來的錢拿去消費。
這個措施,既針對了長期的人口問題,又是刺激消費的方式之一。
當然,就當前穩定消費和就業而言,發錢和發債或許是更快見效的方向。
投資和消費走弱的背后,其實是信心問題,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信心和預期。這才是穩增長的核心。
很多人正在期待兩個大動作。
第一,2020年橫空出世的“抗疫特別國債”,是時候王者歸來了。
所謂特別國債,是有特別用途、服務于特定政策和項目的國債。因其用途特殊、發行規模彈性大、發行流程簡單靈活等特點,成為特殊時期財政開源的重要手段。
歷史上中國共新發了三次特別國債,續作了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為了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財政部公開發行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募集的部分資金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方式直達市縣基層,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這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其中3000億元轉入中央一般預算收入,被中央統籌使用,而7000億分配到地方,由地方負責償還。
有了新的資金來源,地方財政就有機會增加開支,有機會直接給中小微企業補貼發錢。
第二,直接給中低收入群體發消費券,擴大發放的范圍,降低領取的門檻。
比如,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消費券可以成功撬動十倍以上的消費增長,且又再一次幫助了企業的信心復蘇。
又比如,李稻葵在清華五道口論壇上提出,發放生活補助,上海600萬家庭,收入最低的10%,每個家庭發1萬元現金補助,穩住他們未來的收入、穩住消費、穩住健康。
還比如,連一向強調投資重要性的林毅夫,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研討會上都開始建議,在封控的地區,給每個家庭發放1000元支持消費,其中500元是消費券,另外500元以數字人民幣發放,還能順帶推廣一波數字人民幣。
04
前幾天的清華五道口論壇上,林毅夫說:
中國要保持動態發展和開放的態度,總有一天經濟總量會是美國的兩倍。那一天到來了,美國將不得不做一個平衡和抉擇,必須跟中國做貿易,必須跟中國維護好關系。
三天之后,馬斯克在接受“全方位”(All-In)播客主持人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成為一個經濟體量兩倍于美國,甚至三倍于美國的經濟體。為了與中國競爭,美國必須“停止內訌”。
你看看,連世界首富都如此看多中國的未來,為美國的將來感到擔憂,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支棱起來呢?!
沒有永遠的困難,歷史的潮水一定是往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