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新浪財經
中央定調機構稱基建的中長期空間打開
4月26日,第十一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召開并提出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4月27日基建股跳空高開、率先吹響“全面大反攻”號角,板塊整體表現強勢??梢钥吹?,機構近期普遍對基建板塊的投資機會持較為樂觀態度。尤其是4月26日消息面上的利好傳來,國盛證券解讀稱,中央財經委會議主題歷來是市場的重要投資線索?!氨敬螘h凸顯了基建的重要性,也打開了基建的中長期空間?!?/p>
此前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一季度狹義基礎設施投資同增8.5%,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0.0%,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8.1%,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3.6%,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2.9%。
基建板塊大爆發
4月26日數則重磅消息襲來,其中第十一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召開并提出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會議提到,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會議指出,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著力提升網絡效益。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推進重點水源、灌區、蓄滯洪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解讀提到,會議要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凸顯了基建的重要性,指向基建有望成為后續較長時期內的重點經濟任務和市場投資線索。整體而言,“‘放基建’是今年穩增長的主要手段,在本輪疫情影響超出預期的環境下,‘放基建’的必要性更加凸顯”。
4月27日盤面上,大量基建相關個股漲停,基建細分板塊中,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力設備板塊漲幅達到8.11%,成交額818.25億元,成為當日全市場漲幅最大、成交額第二大板塊。
將時間拉長,在今年以來各板塊的大幅回調中,基建板塊的跌幅也相對較小。有關數據顯示,中證基建工程指數近三個月跌幅6.16%,同期滬深300跌幅15.68%。而在本月(4月1日~27日)滬深300跌幅為7.75%的情況下,該指數微跌1.81%。
實際上,隨著經濟形勢變化、今年內外部沖擊襲來,雖然A股整體行情走弱,但基建板塊普遍獲得了機構的青睞。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刺激效果較為顯著。同時從資金流向來看,相關財政政策對城投建設的融資需求、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有一定寬松。而這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啟動對后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切實落地、對國內經濟健康循環、刺激內需和消費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ò鍓K是2022年穩增長政策落實,完成經濟預期的最重要的板塊之一,中長期來看,基建板塊存在板塊估值提升和業績穩增長的政策基礎和凈利潤提升的確定性。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的地方專項債密集發行也為擴大基建生產提供了資金,上半年基建投資的業績增速有望提升?!?/p>
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也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及:“建設現代化基建體系并非新提出的概念。推進建設現代化基建體系是我國著眼長期進行的戰略性布局,是隨著動能切換、產業轉型、結構優化等形勢漸進式推進的,并非基于短期壓力而出臺的新興應對政策。而考慮我國當下面臨三重壓力和疫情沖擊的影響,穩增長、保就業等壓力顯著提升,我們認為在當前時點提出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兼顧當前的意味。首先,疫情擾動對基建利空有限。其次,基建是穩就業的重要抓手。此外,中長期經濟轉型、產業發展、結構優化的方向較為確定,其內在需要決定了要有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為基礎保障,在立足長遠和科學規劃的前提下,適度超前地推進和加速建設是可行之舉?!?/p>
可以看到,多家賣方機構都對全年基建投資增速給予了較為樂觀的預測,其中浙商證券宏觀團隊將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全年同比增速的預測數據上調至7%,全年基建(含電力)同比增速的預測則達到9%左右。國盛證券方面也給出了“全年8%左右甚至更高”的預測。
增配基建
在上述預期下,公募對于基建板塊的所持市值占比有所提升。同時一些新基金也在一季度對基建板塊相關細分行業積極建倉。
安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以主動型公募基金(主要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為統計口徑,2022年一季度建筑裝飾行業(SW)重倉配置比例為0.57%,環比提升0.13個百分點,從各子板塊持股市值變化角度來看,房屋建設板塊持股市值環比增加規模最高,為16.19億元,環比增速高達84.33%;其次為路橋施工板塊,持股市值增加4.94億元,環比增長191.98%;鐵路建設板塊持股市值環比大幅增長達1032.05%,主要由于中國中鐵在2022年第一季度獲大幅增持;城軌建設板塊持股市值環比增幅為50.91%。
WIND數據顯示,不少基建個股也在一季度獲得了機構加倉,如中國核電(601985.SH)、中國建筑(601668.SH)、中國中鐵(601390.SH)在一季度分別獲得機構加倉8.6億股、8.56億股、1.86億股。再如興全趨勢投資在一季度加倉中國核電7482.9萬股,所持市值凈值占比達到6.84%,使其成為第二大重倉股。
值得注意的是,新成立的基金也在積極建倉基建。如中泰資管旗下的中泰興為價值精選A在一季度建倉中國建筑3903.21萬股,將其買成第一重倉股,所持市值占凈值比達到10.46%。該基金的成立日期是2022年1月18日,基金規模11.6億元。
中歐基金基金經理曹名長在一季報中指出,當前市場嚴重分化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低估值價值的回歸,二是穩增長的環境更有利于地產基建等低估值行業的發展?!拔磥磔^長時間內,穩增長都將是政策支持的方向,而基建和地產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那些估值較低且與宏觀經濟關系緊密的地產基建金融以及可選消費等行業可能會有不錯表現?!?/p>
而就具體細分方向,熊園就上述會議解讀提及,會議指出的“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具體包括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分布式智能電網,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群交通一體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細分方向,指向后續基建各領域將全面發力,其中,安全方面的基礎設施,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災害防治、傳染病防控等領域,尤其值得關注。
不過,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提到,對于基建板塊的介入也需保持理性,從當前消息面對于基建板塊行情的影響來看,“消息的刺激是短暫的”。賀金龍也表示,基于基建板塊的特性,投資者布局基建板塊的過程中更需注意宏觀面流動性的政策變化方向和擾動因素。
此外,也有機構認為基建投資方面的利好更多在于“中期”。中金公司稱,第十一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指出,基建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基建要適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按颂幍木C合賬,我們認為涉及經濟安全、生態和社會效益等諸多考量。例如水利項目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偏低(偏公益屬性),但安全和社會效益突出。從歷次中央財經委會議討論的議題看,議題更多偏中長期并講求遠近結合。同時在地方隱性債務監管大方向不會動搖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基建增長也要尋求多目標的平衡,即既要超前也要把握超前建設的度,因此對基建投資有提振,但更多是中期利好?!壁w媛媛建議,二季度在該板塊的相關操作或可根據疫情防控的進展情況加以區別,即充分考慮前期穩增長政策是否順利轉化、發揮效果這一因素。
交通部:濕度超前開展基礎設計投資
中新財經5月5日電 據交通運輸部官網5日消息,4月29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要求要切實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全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會議強調,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堅持動態清零,指導涉疫地區科學精準實施道路客運和城市公共交通管控,嚴格落實公路水運口岸交通運輸防控措施,督促重點場所、一線人員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因時因勢修訂完善有關指南、預案,做好政策儲備,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會議強調,要緊盯重點區域、緊盯制度落實、緊盯民生保障、緊盯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著力保障物流運行順暢,健全物流末端服務網絡,暢通重點貨運樞紐集疏運,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要聚焦重點問題,強化跟蹤督導督辦,確保交通物流暢通。
會議強調,著力抓好“五一”假期和第二季度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工作,持續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著力抓好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強化年和大檢查工作,強化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點部位的預警和督導,加強對道路運輸、港口作業、危險貨物運輸通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隱患整治和風險治理,全力確保行業安全穩定,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避免重特大事故連續發生,努力防止交通運輸領域各類“黑天鵝”“灰犀?!笔录l生。
會議要求,要切實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全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精準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抓手,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全面推進交通重大工程建設,著力抓好國家干線公路省際暢通工程、國防邊防公路暢通工程、“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工程、干線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水運提質擴能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程等工程。要做深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全面推動加強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確保交通固定資產保持高位運行,為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還強調,要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加強交通運輸行業運行和企業經營狀況的監測,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應享盡享國家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協調解決政策執行當中的難點堵點,確保將紓困政策傳導到市場主體,讓交通運輸市場主體過難關、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