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本文轉自:熱點我見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它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是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出高增速,達到了325.1萬輛,位居全球第一,這已是我國連續7年取得這一成就。而且這一趨勢仍在延續,2022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2萬輛和4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出口同比增長5.4倍。

2021年,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實現了銷量、新車滲透率等超預期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到汽車總銷量的13%,比2020年的5%翻了一倍多,預計今年將達到22%。

而國內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則達到了14.8%,這意味著每銷售7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相比2020年的5.8%,滲透率有了明顯提升。由此可見,憑借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換道超車”的愿望正在成為現實。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確給中國自主品牌超越國外品牌,提供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所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乃至氫燃料汽車,儼然變為中國出口的金字招牌,并且是國內市場消費者購車的新選擇,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回顧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進口、合資、仿造,到如今專門為海外市場專門定制“全球車型”,成為世界汽車的新能源化的“領頭羊”,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潮流的引領者,中國車企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準、技術參數等各項指標的制定者和參與者。

改革開放初,外國汽車是原封不動地賣到中國,后來逐步出現了專門為中國市場定制的汽車,再后來,中國汽車工業采取了與外企合資的方式,讓出了巨大的中國市場,試圖達到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然而,最終結果是,技術沒有掌握,整個市場卻拱手讓給了外國車企。

然而,隨著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從智能化、電動化轉型中脫穎而出,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中贏得了市場先機。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中,中國品牌占據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80%,特斯拉占比為14%,合資品牌僅占6%。

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憑什么,就能在短短20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彎道超車”?筆者認為,我國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一、國家提前布局,采取政府與市場的雙輪驅動,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之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啟動了國家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專項,明確了能源安全、污染防治、產業發展的目標,形成了三縱三橫研發布局,組成了由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題,產學研結合的研發基礎。

2012年,國家頒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2-2020)》,明確了兩個目標,1、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萬輛;2、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到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50萬輛,實現了這一規劃。

2021年,我國又頒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明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2035年成為市場主流的發展目標。

長期以來,國家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給予了車企許多稅收減免政策,同時對于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也實施了一系列財政補貼政策,這些優惠政策對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鋰電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是國內自主品牌獲得成功的關鍵

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在傳統汽車領域,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領域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技術積累,為了保持領先優勢,達到壟斷技術的目的,長期對我國設置技術壘,制約了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因此,在傳統汽車領域,我國要想實施對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難度相當大。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我國建立了上下貫通的完整產業體系,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連續7年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

電動汽車最重要的部件就是動力電池,成本占整車的40%以上。自2012年中科院研制成功第一塊高性能鋰電池以來,經過10年研發,我國動力電池技術已經領先全球,單體能量密度提高2.2倍,生產成本降低了85%。

這一研發進度對于傳統燃油汽車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隨著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池生產國。除了在電控技術方面比國外還稍有差距外,電動汽車的其余兩大技術,電池和電機,國內車企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廠商已經處于同一水平線,甚至有所超越。

我國經濟轉型的三大關鍵產業,新能源汽車、芯片和大飛機,現在只有新能源汽車率先取得了突破。在智能手機產業的競爭中,芯片和操作系統我們都沒有掌握,大飛機的研發被卡在了發動機上,但新能源汽車的兩項關鍵技術,智能駕駛和鋰電池,我國已經掌握其中一個。未來,”換道超車“成功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三、電動汽車價格下降,外觀得到改善,充電樁、零部件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提高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競爭力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不斷降低,許多車型已經具有了十分高的性價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目前售價僅為5.58萬元。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進一步普及,使得充電與加油一樣方便,況且用電成本遠低于燃油,噪聲和汽車平穩性方面,電動車也具有優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也為相關的零部件企業提供發展機遇,過去,汽車品牌和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比較固定,都由本土供應商提供。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卻打破了這一定律。

比亞迪已經能夠提供從整車到刀片電池等一系列核心部件,帶動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快速發展。許多企業紛紛趁勢而上,加快國產替代進口,如過去被日本精機、電裝所主導的車載抬頭顯示器HUD,中國零部件企業華陽集團已經取得了24%的占有率。

中國新能源汽車改寫了世界汽車格局

此外,純電動車的零部件數量僅為燃油車的一半,各種零部件的通用性更強,軟件、芯片、傳感器、電池等零部件,可以向不同的整車企業供貨。這就進一步拓展了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發展空間。

不過,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除了比亞迪漢EV,理想ONE這兩款車型外,其余基本上都是售價低廉的車型。因此,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化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結語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大眾汽車已經宣布2026年將停止生產傳統燃油動力汽車,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外國廠商正在考慮撤離中國市場,2021年,大眾汽車品牌在華銷售242.8萬輛汽車,同比下降14.8%,日產下滑6.4%,通用下滑9.2%,現代下滑5.2%。

可以預見,未來一個屬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將會到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15801056911

0371-63350605

招商熱線 15838360380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招募合作商/合伙人,火熱進行中.....? ? ? ? ? ? ? ? ? 意向登記??
特黄特色大片高清播放-国产免费无码观看AV-黄瓜视频在线下载丝瓜视频_2022在线免费影院